成功秘笈
●對軟件開發有濃厚的興趣,并對之孜孜以求。
●善于利用售后服務開拓市場,將自己的知識產權直接化為利潤。
坐在記者面前的廣州小聰軟件CEO周小聰看上去非常年輕,書生氣很濃,一點都不像一位公司的老總。但一說起自己如何從一個業余的編程愛好者走上IT之路,并成為一家大企業的老總,在IT界摸爬滾打了整整14個年頭的周小聰的話匣子一下子就打開了。
第一個軟件換來一盒月餅
周小聰走上IT之路其實是出于一個偶然的機會。1991年,已經在廣州某國營企業工作的周小聰在中山大學深造。當時廣州某酒樓找到周小聰的導師,希望這位教授能為他們酒樓開發一個進銷存的軟件系統,導師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周小聰。作為學生來說,能接一個獨立的軟件開發項目是非常難得的,周小聰接到任務后一干就是幾個月,當年中秋節之前,終于把產品交上去了。酒樓試用之后給了周小聰一盒月餅作為報酬,盒子里有七個小小的月餅。“我當時一看這么小的月餅,心里就想,這個酒樓怎么這樣小氣,因為在我們農村,月餅都非常大。但我一吃,發現特別好吃,到后來才知道是‘七星伴月’”。說起這段往事,周小聰笑說自己當時是“土包子進城”。但自從有了這次成功的經歷,周小聰便一發不可收拾,喜歡上了編軟件。
躲在廁所里接業務
作為一個業余的軟件愛好者,開始時什么都沒有,他就把自己的售后服務掛靠在其他廠家。由于在國營企業上班,白天他要在單位干好自己的分內工作,而編軟件都是在晚上進行的,有時候一干就是一個通宵,第二天還得精神抖擻地到單位上班。周小聰說:“那段日子很辛苦,但是心情非常好,因為我在做自己希望做的事情。”
1991年,廣州市場上軟件非常少見,而且大都沒有售后服務,周小聰的軟件提供售后服務,于是他在市場上很快贏得了一席之地,利潤一下子就來了。“我當時賣軟件的收入高過工資好幾倍,比我們單位領導還有錢,由于聯系業務需要,我1995年自己花了幾萬元購買了當時那種被稱為‘大水壺’的手機,而那時我所在的國營企業的領導都還沒有那么先進的東西。由于是偷偷賣軟件,因此一有人打我的手機,我都要匆匆躲在廁所里聽電話,生怕被領導知道。”談起這些往事,周小聰感慨萬千。到后來領導知道了周小聰的“小秘密”,也并沒有為難他,周小聰感恩圖報,非常自覺地為單位免費編了幾個軟件。
賣一個軟件服務幾個月
而由于十多年前會用電腦的人還很少,因此愿意花上千元來買軟件的人是少之又少。“我當時一個月能賣一套軟件就非常滿足了,而賣一個軟件要為別人服務好幾個月,”周小聰說,“但那不是我的IT生涯中最困難的時候。”據周小聰介紹,1991年到1995年期間,基本上是他一個人兼顧寫程序、編軟件、跑銷售。“1998年我從國營企業下海后,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真正把公司做了起來,最困難的時候是2000年公司得到了風險投資資金之后。就在這個眼看就可以大干一場的時候,公司高層出現了意見分歧,接著最核心的高層全部離開了公司。這是我最困難的時候,因為我要重新從做營銷轉回來做技術,而我來做技術開發,就沒有人來做營銷和管理了,當時公司發展遭遇重創。”周小聰回憶道。
在萬般無奈(nai)之下,周小(xiao)(xiao)聰(cong)只好一邊重新做(zuo)(zuo)技(ji)術研發(fa),一邊做(zuo)(zuo)市場(chang)營(ying)銷。“我(wo)是白天做(zuo)(zuo)市場(chang),晚上做(zuo)(zuo)研發(fa),那(nei)段時間是我(wo)創(chuang)業當中最辛苦的(de)時候(hou),也成了我(wo)人生中的(de)一筆(bi)寶貴財富。”走過苦難(nan)的(de)周小(xiao)(xiao)聰(cong)似乎(hu)更(geng)加樂觀。文/圖(tu)本報(bao)記者段郴(chen)群 |